ISTD 过程通过添加作为归一化因子的已知含量化合物消除了 ESTD 方法的缺点。此化合物,即内标,要同时添加到校正和未知样品中。
用作内标的化合物在化学特性上和保留/迁移时间上应与校正化合物类似,但在色谱上必须可区分。
优点 |
缺点 |
样品大小的偏差并不严重。
仪器漂移会由内标进行补偿。
如果 ISTD 的化学行为和未知状态相似,则样品制备的影响会降到最低。 |
内标必须添加到每个样品。 |
如果使用 ISTD 过程执行非线性特性的校正,则必须注意不会因计算原理的错误导致系统误差。在多级别校正中,ISTD 化合物的含量应保持一致,例如,所有级别内标均相同。
在内标分析中,化合物含量与内标含量的关系即两个峰的响应比率。
OpenLab CDS 最多可使用 5 个 ISTD 化合物。
ISTD计算中使用相对响应和相对含量代替原始响应和含量。其计算方式是用峰的响应含量除以相应 ISTD 化合物的响应和含量:
相对响应 = 响应值/响应值ISTD
相对含量 = 含量/含量ISTD
响应可以是峰面积、峰面积%、峰高、峰高%(请见响应类型和响应因子)。
在 ISTD 校正时,未知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校正含量比的计算分为多个步骤。这些步骤将在下面的章节中介绍。
base-id: 11013776011
id: 11013776011